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
“没有那些曾经一起打天下的同志们的牺牲,哪里有中国的今天?有中国的今天?要建一座公墓,让家属们有地方哀悼,让后人时时刻刻不忘胜利的来之不易。”
新中国成立伊始,周恩来周总理作出指示,八宝山革命公墓应声成立,安葬在里面的,无一不是对党,对国家,对革命事业有着特殊贡献的人物。
后来,八宝山革命公墓也开始安葬科学界、教育届以及文化届的名人,安葬的人数慢慢的变多,前来悼念的群众却越来越伤心,越来越沉重。
这些都是为国为民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烈士,为祖国建设为人类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伟大泰斗,但最终都离我们而去。
逝者已矣,生者当如斯,我们能做的就是别忘记他们,拿几座十分特殊的墓来说,编号1号的墓主是谁?无名之墓又是谁?还有那最为著名的81号墓。
1949年深秋的一个上午,日理万机的周总理百忙之中抽空召见了北京市副市长吴晗,一见面就提出要建造革命公墓一事。
“不要觉得是小事情,我们能有今天离不开那些牺牲的同志们,不能让人家指着脊梁骨说我们无情无义。”周总理嘱咐道。“北京我不太熟悉,你在这里时间久,想来想去还是你最合适,要挑选一处距离适中,环境好的地方,不要占用群众的农田,交通也要方便群众去搞纪念活动...”
周总理事无巨细地说着,忽然像想起了什么一样,拉着吴晗的手说道:“对了,还有一批同志曾经在北京被秘密杀害了,你去找一找遗骨,把他们移到公墓里去。”
“总理,您总得告诉我个名字吧?不然我去哪里找呢?”吴晗有些无奈,偌大的北京城,寻找一具无名尸骨仿佛大海捞针。“王荷波同志,1927年大概11月牺牲的,还有李大钊的遗骨,也要找到安置进去,拜托你了!吴晗同志!我先谢谢你了!”周总理用力地握了握吴晗的双手。
拥有着伟大情怀的周恩来周总理,深深地感动了吴晗,他不负重托,终于是找到了位于八宝山的一处祠庙。
这里是原来皇帝建造的给太监用的祠堂,因此环境优美,选址很有讲究,吴晗就把地址定在了这里,将王荷波等18名牺牲的烈士遗骨给移到了这里。
王荷波,牺牲于1927年,早年参加工人运动,领导过“二七大罢工”,在八七会议的时候入选临时中央委员,能够说是中国的早期领导人之一。
对党忠诚,对革命一心一意的他,被反动军阀张作霖逮捕杀害,英年早逝,周恩来周总理时隔20多年却始终没有忘记他,他也成为了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第一人。
在没有公墓之前,王荷波的遗骨,被就地掩埋在北京安定门外,吴晗经过多方打听,才找到了大概位置,又挖了将近一个星期,掘地三尺才找到了王荷波等18名烈士的遗骨。
王荷波等18名烈士遗骨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重新入葬的那天,周总理亲自来到了这里主持了下葬仪式,对着烈士遗骨,深深地鞠了三次躬。
1号公墓的主人,就是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到死的任弼时同志,当年安葬任弼时时,还发生了一件小小的事情。
任弼时的妻子陈琮英说:“弼时他临走的时候告诫我,说一定别大费周章地办丧事,要一切从简,他一生最怕用公家钱了。”
周恩来周总理哪里不知道任弼时一生有“三怕”:怕工作少、怕麻烦人、怕多用钱;只是一想到任弼时生前任劳任怨,周总理就于心不忍。
任弼时逝世之前,曾有机会和周总理见最后一面,可他却拒绝了,理由竟是怕周总理看到他不能工作的样子,这是多么伟大的情怀。
这样的好同志,周总理怎么忍心让他的后事草草地办理,“一定要大办,就当任性这一回吧”,就这样,任弼时同志的入葬仪式十分地庄严肃穆且隆重。
“半根皮带”的故事,至今还保留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,它是任弼时最坚韧,最吃苦耐劳的象征。
1936年,红二方面军刚刚走出雪山,就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草地,沼泽地恶臭无比,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,危险重重,但最危险的,还是没有食物。
一天,任弼时的警卫员跑过来向他诉苦,“首长,没东西吃了,能吃的都吃完了,接下来该怎么办呀?”
任弼时听到后抓起一把草来就要作势往嘴里放,还一边说道:“这不还有吃的吗?野草香,红军粮食满山岗啊。”
警卫员赶紧拉住他,“首长,草不能吃”任弼时只好放下手里的草,紧接着就看到了警卫员身上背枪的枪带,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。
“这不有皮带嘛,煮一煮也能吃的”任弼时高兴地看着牛皮的枪带,小心翼翼地取了下来,用小刀一刀一刀地切成一段一段,然后丢进火里烤。
等烤的差不多焦黑了,他再取出来刮掉黑的部分,余下的丢进水里煮,一连煮了1个多小时,这才拿起一块,放进嘴里嘎吱嘎吱地嚼了起来。
一边嚼还一边哈哈直笑“想不到这东西还挺有味道”,正好贺龙从旁边路过,凑了上来问“这是吃什么呢?看起来这么香,我尝尝。”
很快,这个办法就被推广了出去,红军战士们靠着吃皮带,嚼草根抗住了饥饿,走出了草地,任弼时还在没吃完的皮带上写下一句话:“越吃越健康,将革命进行到底!”
1949年3月,党中央准备进入北京时,提议给每个人弄身新衣裳,以新面貌迎接和平的到来,任弼时却不乐意了。
他说:“我不要,我现在这身衣服挺好,当初穿着这身打天下,现在也能穿着进去北京”最后硬是拒绝了,穿着一身打满补丁的衣服进了北京。
任弼时的妻子陈琮英后来回忆:任弼时从来不肯多用国家的一分钱,一度电,一滴油,他都会想尽办法地省下来。
“国家不富裕,人民有困难,我们也不要摆阔,再说了,现在是胜利了,条件好了,但也不能忘了过去长征路上的艰苦。”
每次吃饭,他都会询问炊事员,今天的伙食有没有超过标准,不新鲜的菜还有没有,他要把可以吃的部分留下来继续吃。
即便是身体有问题,他还是坚持着不多花国家一分钱,以最低的生活标准对待自己,殊不知他身体上的毛病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下来的。
1950年他去世后,周总理没有按照他本人的意思从简办理,而是隆重地召开了葬礼,亲自为他扶灵,毛主席为在他的墓碑上亲自题字。
除了第一个下葬的王荷波,1号公墓的任弼时之外,还有一个堪称是八宝山革命公墓里最大的,也是最好的墓,那就是81号贺龙元帅的墓。
1969年6月9日,贺龙元帅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在北京301医院去世,享年73岁,妻子薛明和3个孩子痛哭不已。
可等到贺龙的遗骨火化后,骨灰却失去了踪迹,直到多年以后,他的妻子薛明才道出真相:原来贺龙的骨灰给送到了老山骨灰堂,和许许多多的普通人的骨灰放在了一起。
毛主席曾评价贺龙:“不穿皮鞋穿草鞋,两把菜刀闹革命”,在加入中国之前,贺龙已经是一军之长,位高权重,而且享尽财富。
可他还是一心地放弃一切,愿意追随中国,在他的入党申请书上,房屋、现金一栏,他写道:什么都没有;在社会关系处,他写道:以前的社会关系都不要了。
从未将财富看的很重,将权力看的很重的贺龙,却唯独对党员身份看的很重,1927年南昌起义的时候,他申请加入中国的次数达到了十几次。
因为他过往的身份,组织上对他的考验特别严格,他怎么申请都没有正真获得批准,一次,他看到周逸群在主持别人的入党宣誓仪式。
他当即就推门进去要求一同入党,结果发现正在宣誓的入党人是他的部下,气得他吹胡子瞪眼地就摔门而去。
即便组织上一直考验他,他也从来就没放弃,最后周恩来推荐了他,他得以实现了加入中国的愿望。
自从入党后,贺龙一直处处地听从党的指挥,更处处彰显着一个优秀员的品质,为国家服务,为人民服务,就连死后,也要和人民在一起。
谁能想到,大名鼎鼎的贺龙元帅的骨灰,竟然会放在最便宜的骨灰盒里,放在老山骨灰堂的地下室一堆骨灰盒当中,6年无人问津。
1974年,元帅作出指示,要将这位老战友的骨灰,移到八宝山革命公墓,还将此事上报给了周恩来周总理。
周总理一听就表示赞同,南昌起义的时候,他们3人可是并肩作战的伙伴和战友,只是贺龙的骨灰具体放在哪里,他还不太清楚。
最后在薛明的帮助下,在老山骨灰堂找到了化名为“王玉”的贺龙骨灰盒,负责看管老山骨灰堂的工作人员当即惊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。
1975年6月9日,在贺龙元帅去世6周年的时候,贺龙骨灰安放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,前来参加仪式的我党的领导人多达300多位。
就连抱病住院的周总理,都特意拖着病体撑着来到了现场,一见到贺龙的骨灰盒,就颤抖地说了一句:“我来晚了,我来晚了啊”,接着又硬撑着鞠了7个躬。
从此,贺龙元帅的墓每年都有专人打扫,献花圈,只为了能让这位为中国奉献一生的伟人,可以在死后受到千万人的敬仰和怀念。
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每一座墓碑上,都有着令人热泪盈眶,感人至深的故事,但还有一个墓,上面没有名字,没有人知道是谁。
这是一座无名之墓,但却仍然有许多人前来祭奠,因为这座无名之墓,其实是象征着千千万万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的墓。
有些是因为年代久远,实在找不到遗骨或者踪迹,甚至连留下的名字都无从考究,也因此无法为其立墓。
也有些是牺牲在地下革命工作当中,他们为了党的革命事业,孤身一人潜入敌营,一待就是数年数十年,直到任务完成,革命成功。
这当中,有好运的任务提前完成,功成身退,回到党的部队里受到表彰;也有很多不幸的,被敌人发现,遭受折磨,到死都无人知晓。
而这些在敌营里牺牲的我党的地下工作者们,无人知晓,就这样默默地为革命献身,为保守党的秘密献身。
他们是光荣的,是伟大的,是值得纪念的,即便没有留下名字,仍然是烈士,是英雄,值得立碑纪念。
除了这些之外,还有许许多多的墓值得一一诉说,例如八宝山革命公墓的设计者,著名的建筑师,一代才女林徽因之墓也葬在这里。
“建筑师林徽因”的墓碑,是她的丈夫梁思成亲手写下的,他说,林徽因一生有很多称号,但她最钟爱这一个称号。
林徽因为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作出巨大贡献,1955年,周总理特批将其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。
还有老舍先生,这位一代大师,文学巨匠,在言语上总是那么地活泼且有趣,在他的墓碑上写着:文艺界尽责的小卒,睡在这里。
安息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烈士英魂,还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那些过往故事,永远也说不完,更何况这寥寥的千余字了。